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冲表之公实野步

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冲表之公实野步朗读

四山矗矗野田田,近是人烟远是邨。

鸟外疏钟灵隐寺,花边流水武陵源。

有逢即画原非笔,所见皆诗本不言。

看插秧栽欲忘返,杖藜徙倚至黄昏。

译文

四周群山巍然矗立中间田野一片,近处都是人家远处隐约可见山村。

飞鸟去处时而传来灵隐寺的钟声,野花芬芳流水潺潺犹如武陵桃源。

一路所遇就是画原非笔墨能描摹,野游所见皆是诗本非语言能形容。

为看农夫田间插秧使我流连忘返,拄着藜杖时走时停不觉已到黄昏。

注释

太冲、表之、公实:太冲,表之,其人未详;公实,指郑湛。

野步:野外散步。

矗(chù)矗:高耸貌。

田田:鲜碧貌。

近是人烟远是邨(cūn):用杜甫《悲青坂》“青是烽烟白是骨”句式。

灵隐寺:佛寺名,在杭州。

武陵源:地名,见陶渊明《桃花源记》,盖假托以为乐土者。

杖藜(lí):拄着手杖行走。杖,名词动用,藜,植物名,茎可为杖。

徙(xǐ)倚:徘徊。

参考资料:

1、胡守仁、胡敦伦.江西诗派作品选.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1992:139

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冲表之公实野步创作背景

  这首诗不知写于何年。但从诗里所反映的生活情趣看,它很可能是洪炎晚年在临安(今浙江杭州)任职期间游赏近郊田园之作。从题目可知,此诗是诗人于初夏的傍晚同朋友们在郊野散步时,骋目所见、所闻和所想。

参考资料:

1、缪钺.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776

洪炎

宋洪州南昌人,字玉父。洪刍弟。哲宗元祐间进士。为谷城令。复知颍州上谯县,有循政。累官著作郎、秘书少监。高宗初召为中书舍人。与兄洪朋、洪刍及弟洪羽俱有才名,号四洪。诗酷似黄庭坚。有《西渡集》。 ...

洪炎朗读
()

猜你喜欢

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西风门径含香在,除却陶家到我家。

()

四合连山缭绕青,三川滉漾素波明。

春风不识兴亡意,草色年年满故城。

()

芦荻花寒山月小,西风吹雁又江南。

夜谈往事六太息,老觉吾侪七不堪。

()

羊肠九折路盘岖,不觉胜身上太虚。

失脚从知高处险,西风斜日旱回车。

()
金朝觐

万里尝辛苦,高堂尚倚门。白云何处远,青眼几人存。

迈迹昌宗祏,观光近帝阍。嗟予犹碌碌,十载事鸡豚。

()

北游深岁月,南望阻关河。尚想双龙卧,翻惊独雁过。

梦劳扳径柏,春拟葺垣萝。回首藏修地,浮名奈尔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