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吞蝗

唐太宗吞蝗朗读

  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诚疾,不可!”太宗:“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

译文

  贞观二年,京城长安大旱,蝗虫四起。唐太宗进入园子看粮食(损失情况),看到有蝗虫(在禾苗上面),捉了几只念念有词道:“百姓把粮食当作身家性命,而你吃了它,这对百姓有害。百姓有罪,那些罪过全部在我(身上),你如果真的有灵的话,你就吃我的心吧,不要再害百姓了。”将要吞下去。周围的人忙劝道:"恐怕吃了要生病的!不能吃啊!”太宗说道:“我真希望它把给百姓的灾难移给我一个人!为什么要逃避疾病呢?”(说完)马上就把它吞了。

注释

贞观二年:即公元628年,贞观为唐太宗年号。

京师:京城,国都、长安。

苑:古代帝王游玩、打猎和躬耕的园林。

掇:抓取。

予:唐太宗自称。

遽:马上。

谏:委婉地规劝。

朕:皇帝自称。

躬:身体。

冀:希望。

是:这(是)。

蚀:吞下。

遂:立刻

予一人:古代帝王自称。

咒:批评

作:起,兴起

其:如果

食:吃

谏:谏人

过:罪过

  本文叙述了唐太宗在蝗灾爆发后,吞食蝗虫的故事。文章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唐太宗见到蝗虫后咒骂蝗虫与百姓夺食,“是害于百姓”,可见他首先想到的是人民,忧虑的是民生。人后又说:“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言语之中流露出一个心怀子民的帝王甘愿为人民承担责任的勇气。当左右劝止他吃蝗虫时,他说:“所冀移灾朕躬,何疾避之?”进一步表现了唐太宗愿为人民承载灾难的勇气和坚决消灭蝗虫的决心。

吴兢

吴兢(670—749),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唐朝著名史学家,武周时入史馆,修国史。耿直敢于犯颜直谏,政治上颇有献替,他的直言敢谏,不愧为一代诤臣。 ...

吴兢朗读
()

猜你喜欢

尹志平

九九严凝冰结。山后朔风凛冽。西去意如何。***。道友一声珍重。慎勿使他心动。志气要平和。道无魔。

()
弘历

湖中藻荇蕃,蔓延丛累积。搴芼与铚艾,萌芽旋充斥。

舟楫碍泛流,波澜溷澄碧。是应例除莠,询得一良策。

()

午景蔽浮云,芳林散清雨。

虚窗度遥吹,稍觉青叶举。

()

刚迎新岁至,俄惊岁复分。

烧灯明万户,爆竹响千门。

()

谯角咿呜到枕边,边情似向曲中传。梅花三弄月将晚,榆塞一声霜满天。

织锦佳人应有恨,枕戈老将想无眠。争如二月春风市,卖酒楼头听管弦。

()

昔闻有客荐扬雄,清世文章又见公。

奏赋独高天下士,辞荣远继古人风。

()